首页
教程分类
手工圈材料商店手工市集专题活动

教程>专题>守艺人>母亲的手艺 手艺的思考:被我“嫌弃”的老妈和被孩子“嫌弃”的闺蜜
母亲的手艺 手艺的思考:被我“嫌弃”的老妈和被孩子“嫌弃”的闺蜜
母亲节,我想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自己和母亲的。
我是一个八零后,我的妈妈已经六十多岁了。前不久我刚刚教会妈妈用微信,不过她还是会记不住那些按键到底怎么用,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很不耐烦:“教过您多少次了,您怎么老是记不住啊!”妈妈像个做错事的小孩一般,咕哝道:“人老了,没用了,你们年轻人的这些电子产品都好难学啊。”
一直以来,我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似乎我们的妈妈那一代人已经被时代淘汰了。似乎我们这一辈跟她们那一辈也没什么共同语言。除了彼此嘘寒问暖的关心之外,我和母亲之间几乎没有别的话题。直到今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才让我真正领悟什么才是最好的爱着母亲的方式。
起因是这样的,今年,我做了一个展览——“立起来的绘本·菊花娃娃特展”,这是根据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绘本故事《菊花娃娃》创作的一个空间装置作品,也是一个适宜于亲子观看的艺术展览。
故事中的女子一生都在做布娃娃,她一辈子做了108个布娃娃。这个作品开始于两年前,我陆陆续续已经做好了七八十个布娃娃。但是当展期日益临近,我才猛然发现,除了布娃娃,还有好多细节要创作!比如手工感的空间造景、手工感的菊花地、山峦、云朵、森林等等。当我把清单写出来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我只好紧急求助于母亲。于是在展览的冲刺阶段,母亲成了我的助手。我惊喜地发现,我的母亲那一代人,她们的手艺特别精巧!编织、裁剪样样都会。只是审美和设计上欠缺了很多。所以,创作过程中,我主力设计,妈妈担当制作。更让我惊喜的是,随着朝夕相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发现母亲的色感、形式感都在慢慢提高,后来,我像教孩子般,对母亲说:“妈妈,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做一个作品试试吧!” 母亲的创造力在得到彻底释放之后,她整个人都散发着年轻的光彩,在这个过程中她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多亏母亲协助,我的展览才得以顺利开展。感谢我的母亲和母亲的手艺。
我也因此明白,如果我们爱母亲,并不是在母亲节那天送花送礼物,更长久的爱,是帮助母亲去找到她自己,找到她所热爱擅长的事,因为只有这样,她才会真正活得很快乐,获得心灵上的自给自足。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我的闺蜜和她女儿。

闺蜜家境优渥,孩子四岁,上的是国际幼儿园。一天, 孩子幼儿园也学综艺节目“妈妈咪呀”,搞了一个妈咪才艺游园会。闺蜜给我打电话:“快来救急!我连扣子都不会缝,展示什么才艺呀?”我说:“那怎么办?总不能找个人冒名顶替你当妈妈吧?”结果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从幼儿园回来,闺蜜抱怨道:“有会书法的、有会烤蛋糕包饺子的、有会插花的、有会讲故事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最让人沮丧的,并不是我闺蜜的抱怨;而是她的孩子非常失望地说:“妈妈,你好差劲,什么都不会!”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人的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之间的攀比当然不好,但孩子说出的那句话,却是她当下最真实的感受。孩子在心里也会羡慕别人的妈妈很有本领很能干。她也多希望妈妈足够优秀给她带来骄傲和自豪感!
从那以后,闺蜜不再只是给孩子买买买,她开始时不时地陪着孩子做一些非常简单的手艺,比如画一块手帕之类的;孩子的塑料玩具堆里,渐渐有了一些独一无二的“妈妈特制玩具”,尽管那些特质玩具看上去简陋,但却是母亲和孩子共同的时光记忆。
当然,人的自我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我从不认为,母亲应该为了孩子(或孩子应该为了母亲)去变得优秀;“变得更好”这种行动,获益的永远是自己,当然身边的亲人也会因为你的改变体会到家庭生活变得更好。
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做很伟大的事,但却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比如母亲给予孩子童年的陪伴;比如孩子给予母亲晚年的陪伴;这种陪伴是温情脉脉的,是细水长流的,比如亲自动手给孩子做一个布偶、做一件玩具……
作者:牟艾莉
文中配图来自布偶艺术家牟艾莉的布偶作品——菊花娃娃
—— —— —— —— —— —— —— —— —— —— ——
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奥利弗·温戴尔·荷马
编辑:包子君
本栏目长期征稿,文章、线索、图片均可发送至邮箱liyue@shougongke.com,具体投稿要求请在公众号微信下方对话框输入“投稿”获得。
分享到:
其他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