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程分类
手工圈材料商店手工市集专题活动

教程>专题>鲜资讯>中央美术学院2017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2017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
时间:06月02日 周五 09:30-17:30
06月20日 周二 09:30-17:30
地点:北京 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费用:免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拉开帷幕了,校园里到处是洋溢着墨彩芬芳的作品,这是莘莘学子毕业的季节,也是硕果累累收获的季节。
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每年的毕业季总能真实地反映出学校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特征和同学们的创作状态。在迎向百年校庆的日子里,秉承着“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精神,学校全面加强了教学改革,各学科各专业各教学层次都更加注重教学相长,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努力营造追求卓越的氛围与气象,全校的教学局面焕发出新的活力,尤其在毕业创作、设计与论文上要求更加严格规范,推动师生眼界更加开阔,不断朝向精深,毕业创作、设计和论文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作为新时期的艺术人才,同学们在作品中表现出锐意进取的姿态,也充分发挥艺术创造的才华,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追求,作品既有本专业的学术特点,也有放开思维、勇于探索的青春活力,在媒介、形态、艺术语言上都有了新的超越与突破。“专精”与“跨界”、“融合”与“交流”这些时代特征在同学们的创作与研究中得以鲜明体现。
毕业交卷,是同学们求学道路上的一个句号,同时也是艺术人生道路新的起点。中央美院独特的毕业季对老师与同学、学校与社会都是一个相互观摩与交流探讨的契机。在此,我们要感谢全体老师特别是毕业创作、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们付出的心力,也由衷祝愿全体毕业生迈向新的征程!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
【北京】不迁 | Bu Qian
|
时间:2017年05月20日-2017年06月24日
地点:北京 朝阳区 草场地艺术区328-D 德萨画廊
费用:免费
庄子有“不与物迁”的说法,讲保始守宗。
僧肇宣扬“物不迁论”,说这世界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论闹出多少动静和乱子,“乾坤倒覆,无谓不静;洪流滔天,无谓其动”,到底还是“性空”。
以“不迁”作为周文斗这一最新个展的主题,自然不免要和这一神秘悠久的玄学传统有所勾搭,但也止于勾搭,而不是真的有所意图,或企图与这早已闭经和不孕的文化母体搞个什么后现代的结晶出来。
本次展览的作品,部分选自周文斗多年来放在抽屉里未予实现的草图和方案。就像“未予实现”这一表述所意图表明的,这更多出自艺术家有意和主动的延迟,而不是什么迫于条件的妥协,不意味着任何精神或行动上的挫折,而是艺术上必要的克制。与迅速和驾轻就熟的完成一个意义相比,周文斗现阶段更为看重的,是确保同一个意义在物化为作品之前能够经受自行解体的诱惑。
在这个由船体、滑板、握力器、梯子、球体、棒球棍、灯具,以及其他确切或不明物体所个别呈现,彼此呼应,又共同搭建的现场,所有事物都在作品的意义上处于一种互为隐喻的关系张力中,一物启动着另一物,一个可能的力导向另一个可能的力,无论是迷人的悖论或者令人尴尬的对峙,都被周文斗置入了一个无法得到最终说明,但又无所不在和永不落幕的“物剧场”。

在此意义上,“不迁”,一个关于流变世界的暧昧图说,正是周文斗就此进程提供的一个可能脚本。
|
【武汉】《吴冠中版画作品展》
|
时间:2017年05月18日 ~ 2017年06月30日 每天 10:00 - 21:00
地点:武汉 武昌区 昙华林路泛悦汇昙华林一楼
费用:免费

大师已逝,风骨依存
坎坷前行,不知不倦

依稀的2010年,转瞬已过7载
在寻找中前行岁月过的不知不觉
艺术的道路上汲取良多
在这个初夏与诸友分享吴老的部分作品,聊表怀恋.

作品为原版复刻版画,与原作无二
想来也可感受吴老的初心与激励
|
【广州】坏翅膀 - 尚宏的水彩画展
|
时间:2017年06月17日 ~ 2017年06月22日 每天 02:00 - 06:00
地点:广州 越秀区 新河浦二横路11号
费用: 免费

一个微小的水彩画展,谢谢支持!!
|
新闻热点
|
|
他曾和日本人比技艺如今担心流传千年的手艺失传
|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确定的宣传口号是: 保护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

浙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到217项,传承人数量为122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浙江非遗传承人汤春甫的生活。他的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18年前的秋天,一尊三米多高的千手观音佛像,被几十个人抬着,浩浩荡荡地搬进了故宫博物院。这座只收藏辛亥革命前文物珍品的博物馆,却破例收藏了浙江人汤春甫制作的这尊佛像。这其中有何缘由?

几天前,钱江晚报记者在天台面访年近七旬的汤春甫。

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他的作品

故宫博物院向来只收藏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文物珍品。然而,汤春甫却破了这个先例。

汤春甫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传承人。干漆夹苎是天台民间的一项传统手工艺,远在东晋时期,就有匠人将这一技法用于寺院的佛像制作,能使其千年风雨中保存完好。

1999年9月,汤春甫耗6年心血制作的通高3.46米的“千手观音”佛像,一举夺得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9件金奖作品中的第一名。在北京展览时,不少寺院看中了这尊佛像。而另一边,故宫博物院组织的专家们悄悄地来到了天台,他们是来调查这尊佛像的制作工艺,到底是不是用了古代的工艺。

“当我看到这个佛像时,便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截止到1911年,以后的艺术品不收藏。汤春甫这件艺术品,作为特殊的一件,我们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只要它本身经得起考验,就和故宫永存了!”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这样说。

干漆夹苎法技艺,他是唯一传承人

能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是因为汤春甫用的是一种名叫干漆夹苎的传统工艺。

干漆夹苎,从字面上看,漆、苎是材料,而干、夹则是工序。其实干漆夹苎技艺远不止两种材料,两道工序。它要用13种天然原料,经过夹苎、包粘、打磨、上漆、贴金、彩绘等48道工艺流程才能完成,如此包装过的造像方能经得住千余年的寒暑往来,不开裂,不变形。

说起这个工艺,在东晋南北朝就有了。到唐朝,台州开元寺思托和尚跟随鉴真东渡日本,把台州干漆夹苎法技艺带到日本。鉴真圆寂后,思托就是用干漆夹苎法制作鉴真坐像,这是日本历史上最珍贵的雕像。

北京故宫大殿柱子,包括雕梁装饰,都采用干漆夹苎法。“当时建造故宫的总指挥叫张文郁,就是天台人。”汤春甫说。

很遗憾的是,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有关工艺的文字记载,主要依靠口传身授。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民不聊生,干漆夹苎法这一工艺濒临失传。

汤春甫是向一名僧人学的这门手艺。1952年,他出生于天台南山的一个小山村,7岁时就失去了父亲,12岁那年被送到天台山华顶寺打杂。华顶寺老艺僧释广弘便收他为徒,传给他“干漆夹苎”的基本技艺。

直到6年后,僧人去世,他才下山,开始了他的造像人生。

13种原材料,还包括老的瓦片

汤春甫说起他的一个小故事。

1991年,南京博物院,中日韩佛教文化论坛上,几名日本人带来了三尊金漆佛像,在交流会上说,日本的造像技术在世界领先了。参会的汤春甫也带去了两尊佛像。“我们天台的佛像是用传统工艺做的,不知道能不能和你们比一比。”

一场现场比试就开始了。汤春甫拿来了一壶刚刚烧开的开水,淋向日本的佛像,一会,佛像表面的金就流失了。相反,汤春甫的佛像一点没有反应。

“你们用的是贴金膏,虽然技术先进,但是不是天然材料做的,会有化学反应。”

这门技艺的秘密就是材料都是天然的,而且材料大多数产地在天台。汤春甫介绍,材料主要有13种,包括樟木,生漆,麻布,天台五彩石,瓦粉,火山灰等等,都有讲究。

比如几百年老房子的旧瓦,有些老房子拆掉了,他们派人用车运来。这瓦越旧越老越好,打成粉,瓦粉用在雕像的表层,它经受过几百年风雨侵蚀的考验,不容易风化。比如火山灰经历过几万度高温,通过提炼加工后有45号钢一样的硬度。

“我们用这些天然材料将佛像做好后放到椒江海涂上,几年后拿回来清洗后鲜亮如新。因此我们使用这种工艺制作,不会被腐蚀,保存比较悠久。”汤春甫介绍说。

这门手艺流传千年,面临失传的危险,
原材料怎么提取,怎么加工,也是大有讲究。

汤春甫给我们讲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旧的瓦片,要辗成粉。现在有现代化的机器,但它与榔头敲碎的完全不一样。经过试验后,证明用机器加工和用捣臼、用榔头敲碎的加工成佛像,完成不一样,尽管它们的细度一样。主要原因在于瓦里有沙,手工敲击沙依然是沙,通过筛滤掉它;而机器则把沙碾成粉,混在其中了。因此,手工敲碎的瓦粉加工成的作品摸起来像一岁小孩的皮肤,手感更好。

“比如黄金加工,我们有独一无二的办法,我们工厂加工产品,曾经一年要用一二百公斤黄金,这是我们看家之宝。”

如今,不仅故宫博物院,还有英国大英博物馆、多伦多艺术馆等全球各大博物馆,都竞相收藏了汤春甫的作品。

不过,让汤春甫担忧的是,这个干漆夹苎法技艺,同样面临失传的危险。“我所带的徒弟,第一批,第二批的全部退休了,现在第三批,第四批的也都40来岁,现在的年轻人有文化的不想学这个手艺,没文化的又难学得来。”谈到传承,他说,“我担心,以后像我们这些工艺,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信息来自:钱江晚报)
冒险本身何尝不是向上天乞讨一点运气。
——曲玮玮
编辑:包子君
本栏目长期征稿,文章、线索、图片均可发送至邮箱liyue@shougongke.com,具体投稿要求请在公众号微信下方对话框输入“投稿”获得。
分享到:
其他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