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程分类
手工圈材料商店手工市集专题活动

教程>专题>鲜资讯>“一带一路”采风展、叙利亚难民儿童画展、靳埭强设计奖精品展 更多展览看这里
“一带一路”采风展、叙利亚难民儿童画展、靳埭强设计奖精品展 更多展览看这里
.
|
展览活动
|
1【北京】“一带一路”采风展
时间:2017年05月25日-2017年06月18日
地点:北京 东城区 北京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馆
费用:免费

此次采风展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共同推出,由三个独立的展览组成:《行走的画笔——张淳大宝、刘慨、傅旭明、王钊、陈澄非洲采风展》《不朽的城雕——欧洲文化之都城市雕塑摄影展》和《他乡的风景——段震中欧美采风展》,秉承“文明互学互鉴”的主题,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展现文化的多样、平等和包容。
《行走的画笔——张淳大宝、刘慨、傅旭明、王钊、陈澄非洲采风展》是今年1月五位画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组织下,赴非洲马拉维、坦桑尼亚、毛里求斯三国采风创作的成果展示。期间,画家们探访非洲部落、捕捉灵感,感受非洲文化特色和中非的友好交往。《不朽的城雕——欧洲文化之都城市雕塑摄影展》是意大利著名摄影师米歇尔·斯坦齐奥内(Michele Stanzione)、亚历山德拉·孔巴蒂(Alessandra Combatti)和中国著名摄影家曾毅受邀组成摄影特使团,历时三个月,在1985年到1999年获得“欧洲文化之都”荣誉的15个城市,拍摄创作的上万城雕摄影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佳作。《他乡的风景——段震中欧美采风展》汇集了侨居海外的段震中先生在欧美的采风创作。
以上为《行走的画笔》作品
以上为《不朽的城雕》作品
以上为《他乡的风景》作品

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三个展览,让观众能够深切地看到:文明是多样的、平等的、包容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今天正在享有的文明,是文明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的成果。人类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人类应当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生活。希望观众能够再次深切地体悟到,从“各美其美”,走向“美人之美”,从欣赏相同,到欣赏不同,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这正是“一带一路”倡导的理念。
《一带一路采风展》由文化部“一带一路”办公室及文化部外联局指导,并曾于今年4月15日至5月15日率先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展览一个月,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中国文化报》要闻国际部、中国文化网、《北京周报》、《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与非洲》、《欧洲时报》和非洲华文传媒集团的支持和关注。北京的观众可于即日起至6月18日前往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馆,感受这些作品中所承载的丝路精神。
2【上海】叙利亚儿童画展
时间:2017年06月01日 ~ 2017年06月15日 每天 00:00 - 23:30
地点:上海 黄浦区 新天地 时尚二楼天桥画廊
费用:免费

地球上的孩子
都是天上的星星
星星有清澈的眼睛
还有童话的心灵

没有家的孩子
都是受伤的星星
星星用无助的眼睛
期盼世界的和平

——《星星的眼睛》 木西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在上海新天地时尚二楼天桥画廊,共同未来将展出国际志愿者带回的40幅画作,画作的作者是一群饱受战乱的叙利亚儿童。孩子们稚嫩的笔触和纯真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一个我们陌生的世界。每一个参与者,每一次驻足,每一次反思,也许对于孩子们而言,都是有力的鼓励。
这幅画的作者是个8岁的小女孩,还没有上学。 “我画了战争中的叙利亚,那里正在发生战火,我也画。”

每一笔勾勒
都是一声对幸福的渴盼
每一幅画作
都是一朵从废墟中艰难萌芽的未来之花
也许我们无法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
但至少,因为有你的支持
能让他们,载着梦前行
关于我们
“共同未来”是一项跨国界的国际性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于2016年9月,在国际法促进中心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目前项目聚焦在支持中国青年赴土耳其对叙利亚难民(特别是其中的青少年和儿童)开展国际志愿服务。

共同未来上海分委员会自2017年4月成立,由来自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及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学生组成,致力于发展国际视野,关爱难民同胞。
关于画展
应ASAM的委托,志愿者带回40余幅叙利亚儿童画作。“共同未来”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的公共展览空间和高校进行巡回展出,通过展览和静拍的形式,传播难民儿童的和平讯号,唤起中国公众对目前战争冲突中处于迷失边缘的年轻一代的关注。展览上对难民儿童画作静拍获得的收入将用以支持、鼓励中国青年参与难民儿童支教活动,为改善难民儿童的教育状况贡献力量。
3【广州】靳埭强设计奖精品展 | 暨2017设计奖主题发布
时间:2017年06月09日 ~ 2017年06月30日 每天 09:00 - 23:30
地点:广州 海珠区 T.I.T创意园创意大道8号树德生活馆24小时复合店
费用:免费

6月9日-6月30日
靳埭强设计奖获奖精品展-广州站
一起创新设计、省思设计

「靳埭强设计奖」由靳埭强先生于1999年创办,在跨世纪的十几年实践中,始终秉持对社会责任的关注。「靳埭强设计奖」积极引导并鼓励参赛者创新设计、省思设计,它已成为热爱设计的华人青年相互交流与学习、发挥创意与才华、提升设计修养与品位的广阔平台,也积极地引导着中国未来设计的栋梁们感受生活本源、传承中国文化。
靳埭强,香港平面设计教父,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客座教授,2016年获香港设计师协会终身荣誉奖,获奖无数……靳叔又致力写作,出版十多本专论,对青年一代甚具影响力,论坛当日,靳叔也会携带新书《字体设计100+1》进行小型签售会。
蔡仕伟,独立出版人、平面设计师、副教授,纽约ONECLUB、纽约ADC,英国D&AD、纽约TDC会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近年来,蔡仕伟驱车去过浙江、湖北、河北等地,采访当地的民间老艺人。当木活字印刷、彩色剪纸、木板年画、枫香染这些艺术,离我们现代人越来越远时,他却还沿着轨迹去尽力探寻它们的来由。

此次展览整合了2015年、2016年靳埭强设计奖获奖精品,从【食•色】到【茶】,两届的主题都与吃有关,在特有的中国文化里讨论生命的宽宏,它们在人的生活里既深刻又寻常,既息息相关又源远流长。
专业组未来设计师大奖-余子骥(2015)

作品名称:《China Dream》。“食”和“色”折射出中华民族自古对美的追求,中国梦就是衣食住行。简单点来讲,就是让老百姓都过上好的生活。
学生组未来设计师大奖-邱俊杰(2015)

作品名称:造符-书籍。书籍作品《造符》共研究了十六种古老符号,通过不断地提取实验,设计完成了十六种形态结构各异的汉字设计(共4200字)。作品《造符》旨在希望通过吸取古老文化的同时,创造出对华人文化有所贡献和改变的当今文化。丰富汉字设计的多样性,探索其变化的可能性,为字体设计领域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专业组未来设计师大奖-张昊(2016)

作品名称:《天诺润楷》。从万物生长中获取灵感,字体借鉴楷书等字形特征,将汉字结构和笔画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点如小叶,横如嫩枝,竖如翠竹……
学生组未来设计师大奖-李杰(2016)

作品名称:《心经》。用独特的字形和排版,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融合在一个画面上。
专业组金奖-吴力恆(2015)

作品名称:《poet's port》。把澳门人创作的诗与音乐互相结合,诗和音乐都带着随意和律动感,两种元素交织出属于澳门人的本土创作。
专业组金奖-潘焰荣(2016)

作品名称:《GDC1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用淘金喻设计,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最核心,最完美的设计呈现。
学生组金奖-谢宇/伍志萍/张燕军(2016)

作品名称:《打花》。龙鳞装的装订形式寓意随着时间的流动不断传承发展的土家织锦技艺。贯穿书中的元素是从织锦传统纹样与特有织发提取出的图形。
学生组金奖-薛冰怡(2015)

作品名称:《我可以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吗》。这是一本记录拥抱的书。用微信对话的形式呈现作者与身边15个朋友拥抱的状态。
学生组金奖莫丽娜(2015)

作品名称:《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通过自己的解读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感受。
学生组金奖计珍芹(2016)

作品名称:《一百五十人的信仰告白》。创造者邀请一百五十基督教徒书写一百五十首圣经诗歌完成一百五十人的信仰告白,同时又完成了一百五十首诗歌的排版研究。
专业组金奖申洪瑞(2016)

作品名称:《开卷有益》。突出手工的表现,画面中每一个细小的点都是夜晚闲暇之余一点点积累而成,字形间的虚实渐变象征着书籍与精神世界的因果变化。

勒-柯布西耶说过,“设计的细节充斥在每个角落,填满了我的生活,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更多作品欣赏,请到展览现场。

愿更多年轻的设计爱好者伴随
「靳埭强设计奖」的脚步一路前行。
4【深圳】隅&域——深圳美术馆2017当代艺术展
时间:2017年06月08日-2017年06月18日
地点:深圳 罗湖区 深圳美术馆
费用:免费

策展人语
陈履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新潮美术”之后,经历“前卫艺术”而有了今天如火如荼的“当代艺术”。与此前的“前卫艺术”和“新潮美术”不同的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与市场化的支撑下,当代艺术风起云涌,呈现出别样的艺术景观。然而,有着现实关照和不同价值观表述的当代艺术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中既有观念的、社会的、思想的,也有艺术的、行为的、时间的,更重要的是有着人为的因素,大致是各取所需。如此等等,基本上是在约定俗成的范围内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产生影响,而其在行为与观念上对于传统的、架上的颠覆,正在造就社会发展潮流的涌动中表现出时尚的意义。而各种类似于专利的资源分割,将当代艺术逼近了一个“隅”的范围。

然而,在多元化社会中的当代概念如果局限在一隅,或者是在单一化的内容和形式中反复,那么,当代就有可能在“隅”的局限中失去它本该有的多样可能性以及艺术的丰富性和自由的精神。无疑,这是认识的问题。事实上,在当代中国艺术界,许多人所认同的即是这种单一性,因此,思想方式和表现形式被框定在一隅之中,而所谓的当代艺术家也就成为中青年的一个极小的群。当代艺术在一隅之中的“群”已经形成,该颠覆的已经颠覆,在一个支离破碎的艺术社会中,貌似相安无事的现实存在,却表现为内部的激烈对抗,更重要的是消解了学术的严谨和理性。

如何重塑当代艺术的观念,使之从“隅”的局限性中走向“域”的视野,正确认识当代艺术的观念,以及自由精神与自由表达,包括运用传统的媒材表现当代的意义,使在艺术多样性的呈现中反映当代艺术创造的丰富性。同时在艺术家人群中发现那些曾经被当代艺术排斥在外的前辈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来研究“隅”的局限性,看实际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深圳美术馆作为在区域内有影响的美术馆,担负着整理、收藏、研究区域艺术的功能,因此,在区域和地方文化的研究方面将是回归功能定位的必然。“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当代艺术的概念之上,而且也表现在深圳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之上。所以,2017年的年度展一方面审视当代艺术的“隅”的局限,另一方面重新回归到“域”的视野。

---------------------------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按姓氏笔划排列)
王无邪《秋水之十》纸本水墨 63x64cm 2010
王无邪《水长流五五》纸本水墨 50x51cm 2014
石果《精古灵NO.2 》纸本水墨 96×89cm 2009
石果《八大山人殁三百一十二年祭·之二》纸本水墨 178×96cm 2017
李君毅《千山万水之冬》水墨设色纸本 101×66cm 2010
李君毅《本是同根生》水墨纸本 81x183cm 2017
|
新闻热点
|
|
手工地毯:冷门藏品却有极高价值
|
手织地毯在西方世界被统称为东方手织地毯,它的产地通常是波斯(现伊朗)、土耳其、高加索地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东方手织地毯的起源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息息相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地毯这一古老艺术品的起源史,并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下青海第十四届国际藏毯展上风格各异、色调华丽的各国地毯,一同感受下地毯世界的美轮美奂。

地毯的起源和历史

中亚的土耳其斯坦地区在两千年以前就是土耳其民族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将中国与巴基斯坦国界分界的喀喇昆仑山北侧生活的民族总称,这里是东方手织地毯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生产东方手织地毯的摇篮。
位于丝绸之路东部的中国,自古以来,学习西方传入的手织地毯编织技术,一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制作手织地毯,并将精美的产品进献给皇宫和贵族。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西藏人民用牛、羊毛制成拜佛垫,后来就制作毯子使用,从而形成了我国萌芽状态的地毯业。唐宋时代,其制作方法逐渐传到内地,编织技术也逐步改进提高。清朝康熙年间,宫廷里使用了地毯。清乾隆年间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当时地毯仅供朝廷皇亲、官僚贵族受用,且全部是手工加工,生产发展还是很缓慢。
手工古毯受收藏界青睐

在当下火热的收藏界,古毯显然是一种冷门的藏品,然而事实上,上百年的古董手工地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青睐。业内人士表示,古董地毯收藏近年来越来越热,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手工地毯本身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民俗文化价值更甚于其艺术价值。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古毯长期以来不被我国收藏界重视。在长江以南及中原地区,由于夏季炎热气候湿润、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使许多古毯不易流传保存,只有在气候高寒干燥的西北地区,如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古毯才得以世代相传。经考古发现,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古毯实物中,最早的为新疆东汉地毯,从现有的地毯实物中可以看出,地毯的生产与编织图案纹样与材料选择,都是和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紧密相连的,因其精致的编织技术和图案的富丽堂皇,成为富贵生活与地位的象征。(信息来自海东时报)
当你想要和某人共度余生时,你会希望余生快点开始。
from《当哈利遇上莎莉》
编辑:包子君
本栏目长期征稿,文章、线索、图片均可发送至邮箱liyue@shougongke.com,具体投稿要求请在公众号微信下方对话框输入“投稿”获得。
分享到:
其他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