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程分类
手工圈材料商店手工市集专题活动

教程>专题>学好这八门传统手工艺,你也可以成为传承者
学好这八门传统手工艺,你也可以成为传承者
在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里
民间传统手工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手工艺门类繁多,光彩夺目
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们身着的衣物,饮食的器物,备置家具...

每一个手工艺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对于骨子里充满着东方基因的我们来说
有责任将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重拾传统手工艺
让文化传承、工艺延续
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回归生活
这是我们一直需要努力的方向
人们常说传统手工艺濒危是因为受到现代文明巨大冲击,然而,只有让传统手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才能得以传承。你会慢慢发现,传统手工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遥远,你的每一次使用,你的每一次学习,都是对手艺的传承。

人们喜欢它、追求它,已不仅仅是由于其在生活中的实用功能,而更多的是对民间淳朴、自然的审美风格的喜爱,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的需求,对民族文化历史价值的有意识的追求。
手工客特此推出传统手工艺特辑,这8门传统手工艺,你了解多少呢?
希望和同爱手工的你们,一起延续这8门手艺,不要让他们在还没有被大众接收的时候渐行渐远。
|
//丝绫堆绣//
|
丝绫堆绣是在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工艺制作的装饰画。绫就是斜纹绸。

丝绫堆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荆楚一带就有了这种工艺的雏形。到了唐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叫“贴绢”和“堆绫”。贴绢是以单层丝织物剪成图案平贴,堆绫则是用丝绫和其他丝织物剪贴堆叠拼成多层次的图案。
唐代有诗这样描述丝绫堆绣:“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现在丝绫堆绣的主要制作材料为凤尾纱,它是由纯棉色纱织成,因其色彩缤纷,系列成套,纱色由浅入深,韵味无穷,像传说中凤凰的羽毛一样美丽,故得名“凤尾纱”!除此之外,人们还选用丝绸、薄绫,软缎,纯棉布来制作。
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传承和创新,丝绫堆绣已经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法上更加多元化,做工更精细,画面也更栩栩如生!

简单的技法就能堆贴出精典高雅的装饰画,每一件作品都能成为独特的工艺品。“京都巧娘”雨花石老师首次开设丝绫堆绣线上教学,希望这门手工艺能得到不断的创新和繁荣,让更多朋友认识丝绫堆绣,走近丝绫堆绣。
|
//工笔画团扇//
|
工笔画,古代绘画,崇尚写实,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至唐王维创水墨画法,尚意轻形,题材由人生转变为描写自然,大致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因而画法有工笔与写意之分。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传统工笔画追求用笔生动、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逼真。作为一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科目,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加以创新,这样工笔画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宋代工笔花鸟是中国工笔花鸟绘画史上的高峰,“淡逸而不入于轻薄,沉厚而不流于郁滞”。宋代的花鸟画在创作形式上讲究严谨工整,皇家在审美上追求富丽堂皇,并提倡对花卉、禽鸟物象和习惯的格物致知。

熟知物象、深入观察、细腻表现是一个画家必须具备的素养。在宣和时期,画作画幅比较大,而到了南宋中后期,画幅多以斗方、团扇形制的小幅创作为主,出现了更加清新婉约的风格和样貌。
宋代是纨扇书画艺术的极盛时期,很多经典的扇面图案也在宋代诞生。宋徽宗赵佶创立了北宋画院,并刊刻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培养了一大批宫廷画家,他们把山水、花鸟、人物题材绘制到团扇上,在不大的尺幅中经营位置,妙笔生花,其中尤以花鸟画最为突出。

在炎炎夏日为自己绘制一把美美的扇子,不管是纨扇,亦或是折扇,可以纳凉、遮阳,或是当做随身携带的一件手工艺品,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对于中国工笔画的延续和创新,你会加入怎样新鲜的元素呢?
|
//结绳记事//
|
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中国古代文献《周易》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以书契。”《老子》一书中也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说法。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便用结绳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一根绳子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今,结绳繁多的样式更多的用于编织装饰物,这项传统手工在手艺人的不断传承下也在不断创新,每一款作品的诞生都有其独一的寓意与魅力。
手工客知名导师千代,融合了儒、道、释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宣扬平和、独特的东方型格潮流创立了自己的手绳品牌。在传统的手绳编织上结合了中西方的特点进行了创新,普及给大众。

手绳编织极具特色,其中手工的细腻表现与理念的传达是机器所无法替代的,既可以成为你生活中的个性饰品,也可以是一件独具特色的工艺创作。
|
//盘扣//
|
盘扣,也称为盘纽,或者纽结、纽绊。是传统服装中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它是中国民族服饰的代表性部件之一,也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漕河泾的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巧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盘花扣的作用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近几年,盘扣作为旗袍唐装又风靡一时。长袖盘扣、短袖盘扣、对襟盘扣、斜襟盘扣 . 就连后开衩的直筒连衣裙也缀上了几颗盘扣,恰似一只只“欲飞未飞的蜻蜓”。

带着浓重中国风情的盘扣,也成为时装周上的常客。2016米兰春夏男装周,Dolce & Gabbana 的设计师把斜开襟,盘扣,立领,这些中国传统服装的特色搬上T台,古典与现代的交响,让这门手工艺在现代时尚中焕发光彩。
|
//传统木工//
|
中国建筑的灵魂——榫卯。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极少用到胶粘钉连,绝大多数部件契合,用到的都是榫卯结构。这种传统的木匠手艺,用到房屋的建设上,不仅极其坚固,环保自然,而且伸缩自是很美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榫为阳,卯为阴,两者讲究的就是一种阴阳平衡,内敛而中庸。这种中国最传统的手艺在木匠人的小玩意中体现的最为充分。
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牙雕、鼻烟内画壶等,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而家具中的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后,还要求科学合理性,使其长久的耐用。古代木工师傅的多年目测经验,便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来榫头卯眼的接合与尺寸的匹配。

木匠工艺的传承,更需要人与人之间技艺的探讨与交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让它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一件把玩的木作,一柄实用的木勺,木质的器具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温润亲切的感觉。
|
//木雕//
|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

200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常的说法是: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除了观赏性的木雕工艺品,现在越来越多兼具实用与美观的木雕作品走入我们的生活,笔架、笔筒、首饰盒、茶盘,家具雕刻等等,利用木雕工艺达到装饰、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效果。
近年来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飞跃,木雕艺术也不例外。然而实际情况是,在全国工艺品展出中,优秀作品的作者年龄偏大,年轻作者寥寥无几。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怎样能够激发年轻人对制作民间工艺的兴趣?怎样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不使民间美术事业后继无人?如何有效地保护民间艺术?我们需要进行文化抢救,使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和艺术形式得以保护,学习和使用便是最好的传承。
|
//书法//
|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所谓“书法”,就是书写的技法,既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又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高级艺术形式。要想写好字,必须懂得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汉字书法则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

见字如见其人,写得一手好字也能提升个人的整体气质,磨练自己的心性、沉着与专注度。
|
//藤编//
|
藤编,属于一种传统实用的工艺品。历史悠久,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

藤编的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做出来的工艺品玲珑剔透,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
传统的藤编利用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来进行编织,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藤编需要经过打藤(削去藤上的节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刨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打造成为一件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工艺品。

然而过去的藤器,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表面粗糙且易受虫蛀,不易久存。手巧的手艺人们善用现代生活易获取的材质——纸,和编织艺术结合在一起,纸藤的问世可以说是现代与古代的融合。

纸藤将逐渐代替传统的藤,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根据设计师和工艺师的设计方案用手工编织成一款款融装饰性功能性于一体的纸藤家具或小摆件。
匠人精神虽来源于传统,却与现在这个时代共存。不要让传统手工艺渐行渐远,每一个手工艺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和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分享到:
其他热门专题